常用鏈接
x
x
學校的本科人才培養方針為“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這十六字方針體現了學校長期以來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凝練了“基礎”、“實踐”、“素質”、“創新”四個關鍵要素在本科教育階段的定位和辯證關系,保證了基礎為本,實踐為用,素質為體,創新為魂。
2012 年學校正式發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才白皮書(2012-2016)》,并啟動實施了長城行動計劃。長城行動計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為核心、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該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點面結合,突出了以局部突破促進整體發展、以整體發展推動局部突破的辯證改革思路。
第一、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推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形成相互支撐、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格局。在組織領導、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保障和評價體系等各方面都要突出教學中心地位。
第二、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培養模式,推進交叉培養和聯合育人;推進小班化教學和導師制,促進師生交流互動;開展通識教育,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第三、有效保證教師對教學的投入。改革以往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學業績考核評價方式,科學建立教學工作量和質量評定機制,完善教師遴選和聘任制度。
第四、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推進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突出以育人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打造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環境氛圍。
第一、明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立足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高,夯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突破為契機,進一步帶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
第二 、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體制。敢于突破思想觀念障礙,鼓勵科學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構建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培養體系。
第三、確保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師資投入。堅持執行高水平師資為本科低年級授課制度,為試驗班等改革試點項目配備最優質師資,將學術大師作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師資主力。
學校從2015級新生開始啟用基于完全學分制的新版培養方案。這一培養方案是學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的體現。它以建設一流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學生的成長成才和長遠發展為目標,瞄準國內外高等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發揮多校區辦學的優勢,構建規范化管理、個性化培養和人性化服務的育人環境。培養方案十分注重體現學校與專業的辦學定位與特色,強調科學基礎、人文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協調發展。具體體現為以下特點:
第一,根據我校不同類型本科專業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的差異和特點,分類制訂指導性培養計劃,按照不同學科的教育規律,構建多樣化的培養體系。
第二,構建了基礎、通識、專業三級課程體系、課內為主的實驗與實踐教學體系以及課外為主的科技創新訓練體系。
第三,以學生健康成長和協調發展為準繩,按照學生在各學期學習與發展的實際需求和特點,合理分配和適度減輕學習負荷,為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留有充分空間。同時,加強和完善學習的引導與輔導機制,避免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放任自流。
第四,各專業按照一級學科整合與優化專業基礎課,注重課程銜接和教學內容的合理性。由教學團隊負責人設計、協調本專業各課程,課程責任教授和相關團隊成員負責各門課程的具體內容。
第五,重視教學方法改革,開展研究型教學,加強課程的過程管理,改變單一的考核方式,逐步推行大作業、課程設計等與期末筆試成績相結合的做法,總成績計算方法明確寫入課程教學大綱。
學校從2017級新生開始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人才培養符合當前學科交叉、專業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發展方向。學校大類人才培養以2015版培養方案為基礎,在一、二年級進行通識教育,實行寬口徑、大平臺的專業設置與培養;通過進一步修訂培養方案實現同類的一年級課程相同,為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基礎。
學校大類人才培養給予了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的時間,避免了高考時填報志愿的盲目性。一年級結束時,根據學生興趣、一年級學習成績、接受專業學院的最高承受能力,雙向選擇確定到哪個專業學院,有利于提高大一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學院的辦學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