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善義(1938~),遼寧省大連人。力學和復合材料學家,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主要經歷:1964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同年到哈工大任教,1978年評為講師,1980年至1982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做研究工作,1985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所長,航天學院院長,哈工大副校長,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
曾任學術兼職:國際復合材料委員會執委,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863”新材料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基金委數理學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力學學科評審組成員;《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編委,《ACTA MECHANICA SINICA》編委,《復合材料學報》主編,《宇航材料與工藝》副主編。
現主要兼職:全國人大代表,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技委委員,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院院長,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中國航天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主要雜志期刊兼職:國際雜志《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ACHANICA SOLIDA SIN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編委,《宇航學報》副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編委會主任委員。
研究方向:力學、復合材料、航天工程
研究成果:
解決了熱防護材料與結構中的若干關鍵理論與技術問題,突破了材料超高溫力學性能測試技術,提出“非燒蝕”防熱材料概念;將細觀力學推廣到先進復合材料力學分析中,提出了“設計/分析/評價”一體化研究方法;發展了隨機夾雜理論,在壓電、鐵電與功能梯度材料等的多場耦合分析和力學性能預報方面做出貢獻;開展了智能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為推動其在航空航天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應用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重視和善于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20余人次獲國家級人才獎勵,團隊獲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國防科技和教育部創新團隊資助;在國家多項重大工程與研究計劃中擔任專家,在論證和實施中發揮重要作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全國教學成果二等獎,省部級一等獎5項,并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航天獎、全國模范教師稱號、全國優秀教師稱號。發表論文200余篇,撰寫了《復合材料細觀力學》、《智能材料系統及結構》等著作10部,已培養了71名博士。